全站检索
 
今天时间出错……
下载专区
信息服务
中外合作办学研究数据库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据库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据库
跨境教育研究数据库
教育部国际司司长许涛:“一带一路”:增进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来源:    |   作者:    |   时间: 2017-02-12




【编者按】一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最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育部及其相关部门不忘初心,改革创新,精准发力,扎实推进,把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变成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普遍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

日前,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接受了中国教育报刊社相关记者的专访,对进一步拓宽和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做出了总体部署,对如何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出了新思路和新举措。

————————————————————————————————————————

一带一路:增进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记者:感谢许司长接受本刊专访。能否请您简要回顾一下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下简称《教育行动》)的目的?

许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是“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我国要实施的165个重大工程项目之一。印发《教育行动》的首要考虑是明确教育定位,围绕“一带一路”重点共建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提供两方面支撑:一是促进民心相通,二是为其他“四通”提供人才支撑。

我们要力争做到经贸走到哪里,教育的民心工程就延伸到哪里,教育的人才培养就覆盖到哪里;力争推动教育发展和经贸合作并驾齐驱,成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力争发挥教育“软力量”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实现“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事半功倍。

记者:在构建合作愿景方面,《教育行动》提出了哪些新思路?又提出了哪些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内容?

许涛:《教育行动》提出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倡议沿线各国携手行动起来,增进理解、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互学互鉴,谋求共同利益、直面共同命运、勇担共同责任,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教育特色鲜明、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教育行动》提出,中国将以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三方面举措为建议框架,开展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共建丝路合作机制等三方面重点合作,对接沿线各国意愿,互鉴先进教育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动各国教育提速发展。

记者:《教育行动》中,有哪些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性举措?

许涛:《教育行动》设计了“教育行动五通”,作为基础性举措,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

一是加强教育政策沟通。开展“一带一路”教育法律、政策协同研究,构建沿线各国教育政策信息交流通报机制。将积极签署双边、多边和次区域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制定沿线各国教育合作交流国际公约,逐步疏通教育合作交流政策性瓶颈,实现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2016年与波兰、捷克等3个“一带一路”国家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2017年将至少签约10个沿线国家。

二是助力教育合作渠道畅通。推进“一带一路”国家间签证便利化,鼓励有合作基础、相同研究课题和发展目标的学校缔结姊妹关系,举办沿线国家校长论坛,支持高等学校建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学术交流平台,逐步深化拓展教育合作交流。

三是促进沿线国家语言互通。拓展政府间语言学习交换项目,联合培养、相互培养高层次语言人才。将扩大语言学习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规模,倡导沿线各国与中国院校合作在华开办本国语言专业。2015年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14个并于2016年招生,使得我国非通用语种专业从56种增至70种,2017年将增至94种,实现所有已建交国家官方语言全覆盖。将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助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加强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志愿者队伍建设,全力满足沿线国家汉语学习需求。

四是推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鼓励沿线国家学者开展或合作开展中国课题研究,增进沿线各国对中国发展模式、国家政策、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解。将建设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与对象国合作开展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研究。将加强“丝绸之路”青少年交流,逐步把理解教育课程、丝路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沿线各国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青少年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

五是推动学历学位认证标准连通。推动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承认高等教育资历公约》,支持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范围学历互认机制,实现区域内双边多边学历学位关联互认。将呼吁各国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认证机制,加快推进本国教育资历框架开发,助力各国学习者在不同种类和不同阶段教育之间进行转换,促进终身学习社会建设。将共商共建区域性职业教育资历框架,逐步实现就业市场的从业标准一体化。将探索建立沿线各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促进教师流动。

记者:您提到语言互通的举措,“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国家,如何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种的工作呢?

许涛:民心相通首先语言要相通,语言是交流的基础。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创新的尝试,确立和突出了互帮互助的概念,把中国的语言战略和各国的语言战略结合起来。通俗点说,就是我们帮助沿线国家的人民学习汉语,沿线国家来帮我们学习他们国家的语言,发挥各自的优势,最终实现共赢。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更加积极地帮助其他国家的人民学习汉语。目前,汉语推广、对外汉语的教学,已经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学院的发展的确方兴未艾,在全世界183个国家都布了点。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共有51个国家建立了126个孔子学院。有大批的外国朋友到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学习结束以后,他们很多都在从事和中国交流有关的工作。下一步我们想做的,是争取做到“一带一路”国家的全覆盖,都要有孔子学院,都要有学习汉语的基地,帮助更多的外国人更加便捷地学习汉语。

第二个方面,更加积极地谋划学习非通用语种。实际上在中国各行各业“走出去”的进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特别是懂驻在国语言,了解驻在国情况的人非常少。我们也一直在推动在中国、在境外,通过合作的方式,大力培养会非通用语种的人才。2016年,我们派出的非通用语种专业的留学生人数达到新高,有908人,涉及30多个国家、37种非通用语种。现在,中国有158所高校设置了356个非通用语种专业。

第三个方面,更加积极地促进沿线国家的语言互通。我们也倡导沿线各国和中国院校合作在华开办本国语言的专业。我觉得在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培养上,我们要发挥沿线国家的优势,我们邀请他们到中国来办学,来开设这个专业,来培养他们国家的语言人才。

记者:教育行动》提出了哪些共建“一带一路”的支撑性举措?

许涛:《教育行动》设计了“四个推进计划”,作为支撑性举措,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

一是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将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每年资助 1 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为沿线各国专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将全面提升来华留学人才培养质量,把中国打造成为深受沿线各国学子欢迎的留学目的地国。将以国家公派留学为引领,未来3年,每年面向沿线国家公派留学生2500人。

二是实施“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将发挥政府引领、行业主导作用,促进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将鼓励中国优质职业教育配合高铁、电信运营等行业企业走出去,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培养当地急需的各类“一带一路”建设者。将整合资源,积极推进与沿线各国在青年就业培训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

三是实施“丝绸之路”师资培训推进计划。将开展“丝绸之路”教师培训,加强先进教育经验交流,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将加强“丝绸之路”教师交流,推动沿线各国校长交流访问、教师及管理人员交流研修,推进优质教育模式在沿线各国互学互鉴。将大力推进沿线各国优质教学仪器设备、教材课件和整体教学解决方案输出,跟进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沿线各国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均衡发展。

四是实施“丝绸之路”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将推进沿线国家间的研修访学活动。将鼓励沿线各国高等学校在语言、交通运输、建筑、医学、能源、环境工程、水利工程、生物科学、海洋科学、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沿线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联合培养学生,推动联盟内或校际间教育资源共享。

记者:《教育行动》提出了哪些共建“一带一路”的引领性举措?

许涛:《教育行动》设计了“四方面内容”,作为引领性举措,共建丝路合作机制。

一是加强“丝绸之路”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将开展沿线国家双边多边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商定“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总体布局,协调推动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教育质量保障协作机制和跨境教育市场监管协作机制。

二是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平台作用。将发挥现有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增加教育合作的新内涵。将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力量,推动沿线各国围绕实现世界教育发展目标形成协作机制。将支持在共同区域、有合作基础、具备相同专业背景的学校组建联盟,不断延展教育务实合作平台。

三是实施“丝绸之路”教育援助计划。将发挥教育援助在“一带一路”教育共同行动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加大教育援助力度,重点投资于人、援助于人、惠及于人。将发挥教育援助在“南南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沿线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将加强中国教育培训中心和教育援外基地建设,为沿线国家培养培训教师、学者和各类技能人才。

四是开展“丝路金驼金帆”表彰工作。将对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和区域教育共同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国际人士、团队和组织给予表彰。

记者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在讲话中,习主席提出了要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您认为在教育领域该如何贯彻和落实习主席的这一重要讲话?

许涛:习近平主席已经将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确立为我们国家外交三大支柱。从整个外交的大局来说,人文交流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从目前来说,推动人文交流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建机制,这最为重要。现在中国和俄罗斯的人文交流机制是17年前建立的,2015年我们建立了同印尼的高层磋商机制,在这样一种副总理级的高层磋商层面上,教育、科技、文化都能在高级别上有一些实质性的推动,为相互交流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我们希望这种人文交流机制成为一种引领,为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建立起模型。

第二个方面是传理念。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转变的过程中,我们有自己的发展理念,但是这种理念需要国际社会的认同。我们目前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对中国的发展有一些杂音。所以推动人文交流就变得尤为重要,把中国的发展理念传递出去。

从教育战线来说,我们有2.6亿名学生,有1500万名教师,在推动人文交流方面,他们应该是中坚力量,也应该是人文交流的一个重点。下一步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过程中,有必要更加重视发挥教师、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积极作用。

记者:“一带一路”沿线涉及众多国家,在《教育行动》设计的框架下,该如何调动各国的积极性呢?

许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贯穿了亚欧非大陆,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参与其中。这些国家大多也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都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经济的互补性比较强,合作的潜力和空间也很大。我们倡议沿线各国加强战略规划对接和政策磋商,探索教育合作交流的机制与模式,增进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追求教育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益,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共创人类美好生活新篇章。

在理念层面,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带一路”的教育共同体,呼吁大家携起手来,增进理解、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互学互鉴,直面共同命运,勇敢承担共同的责任,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

从操作的层面,积极签署双边、多边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协议,同时制定沿线各国教育合作交流的国际公约。多年来,我们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已经签署了方方面面的教育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政府层面、学校层面,甚至是学者之间,交流非常频繁,这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工作成效方面,我们与《教育行动》相关的内容也一直在推动,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很多合作和交流,甚至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比如“中国-东盟教育周”,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有高层的交流,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每次都参与,和各国的副总理、教育部长共话东盟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同时也有几十项配套活动,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面全面推动教育领域方方面面的合作,我觉得那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另外,上海合作组织五个成员国的74所院校联结在一起,共建7个专业方向,加强了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现在各个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方方面面的实践已经在蓬勃开展,势头非常好。

记者:在推进《教育行动》积极落地的同时,您认为要如何把控开展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时的盲目性呢?或者说,《教育行动》如何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形成合力?

许涛:实际上我们也有这样的担心。“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来后,在教育领域的实践非常多,但是我们也能感觉到,可能大家采取的一些方式、一些模式,甚至一些国家,的确分布不是很均衡,有一窝蜂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有这个积极性是非常好的,但关键是我们要有一个规划。

国内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引导,实现扎实有序推进,防止一哄而上。

一是中央政府引导推动。加强国内各部门各地方的统筹协调工作,对接沿线各国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教育部出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教育行动》,实际上就是对教育领域怎么推进做了顶层设计。下一步,我觉得从工作的步骤来说,中央政府要做好引导推动,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形成一个很好的布局。另外,我们应该在国家层面和其他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对接,就是对方有相关政策,我们从国家层面和它对接好,满足双方的需求。

二是地方政府重点推进。要求各地发挥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有序与沿线国家地方政府建立“友好省州”“姊妹城市”关系,打造教育合作交流区域高地,助力做强本地教育。从地方政府来说,我们特别期待各地发挥自己本地区的特色和优势,不要什么热就做什么,而是根据我们本地区、本省的实际情况,根据自身的特色、优势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创新模式,打通教育合作交流区域之间的隔阂。在这方面,我们创新性地采取了省部共建方式,扎实推进《教育行动》取得重点突破,主要按照如下步骤具体实施:第一步,根据国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节点省份的战略定位,先期确定开展重点合作的省份。第二步,以分批签署省部共建合作协议方式,搭建省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合作推进平台。9月以来,先后与甘肃、宁夏、福建、贵州、云南、海南、新疆、广西等8省(区)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反响。第三步,对合作省份予以实质性政策倾斜,引领、推动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尽快取得早期成果。2017年,我们将实现剩余节点省份签约的全覆盖,全面搭建省部共建合作推进平台。

三是各级学校有序前行。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有序与沿线各国学校扩大合作交流,整合优质资源走出去,选择优质资源引进来,共同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能力。各级各类学校有序推进,不是一哄而上。根据沿线各国的情况,在国内也整合我们的资源,单打独斗总是形不成一个局面,比如国内的大学整合在一起,甚至我们和国外的一些学校形成一些联盟。

四是社会力量顺势而行。鼓励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一带一路”教育民间合作交流,吸纳更多民间智慧、民间力量、民间方案、民间行动。推动合作交流时,我们也感觉到,民间有强大的力量,也有这样的意愿,中外的大企业,他们也很愿意在这方面做相关的工作,因为他们自己就有这样的需求,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战略背景下,很多的中国企业也走到了海外,他们非常需要人才的支撑。所以,他们也非常渴望能和教育有紧密的联系和合作,相互支撑。我们培养出人才,其实也为他们服务,为国家的大发展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是一种双向的,我们应该同向而行,一起努力。所以社会力量的加入,也非常重要。(来源:《中国民族教育》2017年第1期  责任编辑:陈惠荣)


[关闭]
相关链接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电话:86-592-2521599
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制作维护;版权所有:厦门大学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 , Xiame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