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检索
 
今天时间出错……
下载专区
信息服务
中外合作办学研究数据库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据库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据库
跨境教育研究数据库
林金辉做客人民网:“双一流”建设应重视中外合作办学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来源:    |   作者:    |   时间: 2016-12-19










20161216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分会理事长、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辉应《人民日报》社的邀请,作为嘉宾做客人民网,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演播厅就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接受访谈。在近1个小时的访谈中,他强调,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特色的认同才是检验大学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可靠标准;老百姓的心声代表了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在访谈中,林金辉理事长强调:高校在提升社会影响力的工作中,应多考虑如何做好本校的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新时期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方向和政策趋势是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增强能力。这个问题我已在各大主流媒体强调多次,今天还要借人民网这个平台再次强调。”

他还说,在新时期,中外合作办学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教育部学位中心开展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已经把中外合作办学纳入评估指标体系之中,这是一个强化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的明确信号。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外合作办学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在“双一流”建设中,在高校社会影响力提升的过程中,必将成为一个重要领域进一步受到重视、关注和挖掘。

本次访谈的相关视频请浏览人民网。




林金辉做客人民网:“双一流”建设应重视中外合作办学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人民网:今天,我们特别荣幸邀请到嘉宾林金辉教授,就我国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如何提高社会影响力进行访谈。林金辉教授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分会理事长,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2010年,他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以中外合作办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研究机构;2013年,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理论研究基地、政策咨询平台和中心。

林金辉:人民网的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

人民网: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人民网教育频道、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推出《2015-2016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您觉得有什么意义?这个榜单有哪些特点?

林金辉:去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方案》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一年多来,双一流建设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如火如荼展开。人民网教育频道、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适时推出《2015—2016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旨在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支撑和依据,显然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这个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为政府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咨询意见;第二,为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指导和建议;第三,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观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窗口

我要强调的是,当今的高校早已不是象牙塔,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息息相关;让社会更多参与大学治理活动,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社会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形象,对高校获得社会资源,培育良好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用各种教学、科研的指标建构大学排行榜早已司空见惯,而结合教育部的权威数据,采用大数据挖掘的方法,通过公正、公开和公平的评价机制,研制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无疑为各界了解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新颖的、具有创新和开拓意义的独特视角。

我了解到,《人民日报》、人民网很及时地把目光聚焦在双一流建设如何突破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比如,在下周,由人民网主办、呼和浩特市政府承办的大学校长论坛就将以双一流建设如何突破为主题。这份榜单的问世,可以为寻找这个突破口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为双一流建设起支撑和引领的作用。

记得5年前的9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的一篇理论文章,题目就叫《评估应该是一种服务》。文章提到,评估标准过度量化,看起来好像很科学、准确,其实没有什么可信度,反而为钻空子留下了空间。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特色的认同才是检验大学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可靠标准。有人说,你只要问普通百姓心目中有哪些好大学,其结论可能比千百个冷冰冰的统计数据更有说服力。可以说,老百姓的心声代表了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统计大学实力,以问卷形式考察校友声誉等因素,很受欢迎。人民网的这份榜单,从媒体影响力、新媒体影响力、网络舆论影响力、科研影响力、校友影响力等一级指标对高校社会影响力进行评估,显然与《泰晤士报》的评价理念有异曲同工之美。

人民网:在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名方面,高居榜首的北京大学得分94.82,而排在第十名的学校为42.29分,差距较大,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由媒体影响力、新媒体影响力、网络舆论影响力、科研影响力、校友影响力、入选世界高校排名等六个维度加权归一化求得,在这六个维度中,您比较看重哪几个因素?

林金辉:各校得分差距较大,说明高校社会影响力整体水平提高的空间也比较大。各高校可以把这份榜单当作一面镜子,从不同角度审视学校发展状况,找到与同类大学的差距,博采众长,做好自身双一流建设的整体规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六个维度中,我对新媒体影响力、校友影响力比较看重。新媒体以其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受众面宽等特点,已经在信息传播功效上有逐渐超越传统媒体的趋势。因此,高校能否很好运用新媒体来加强自身宣传,对高校的社会声誉等具有重要意义。而杰出校友资源的多寡,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毕竟高校的根本是人才培养。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一定是强化杰出人才的培养,这些杰出人才就是大学日后杰出的校友。

不过,从这份榜单整体看,它对媒体影响力、新媒体影响力、网络舆论影响力、科研影响力、校友影响力、入选世界高校排名等6个一级指标的设计是颇费工夫的;各个指标采用加权计算,也体现了课题组驾驭大数据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人民网:在高校媒体影响力排行榜方面,媒体报道内容主要关注哪些领域?

林金辉:总体来看,媒体报道是紧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容多涉及高校改革、招生、学费上涨、大学生创业等;高校改革”“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教学科研成果”“学科发展等成为媒体报道热词。一些关乎公共利益的教育话题,也一直被媒体关注。例如,教育公平话题、农村考生招生计划问题等。一些明星校长的办学思考,如贵州大学的郑强校长,在全国两会期间成为记者追逐的对象。当然,一些负面消息也很容易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比如,复旦林森浩投毒案、清华教授抄袭案等

人民网:高校负面舆情呈现不断上扬趋势,您觉得有哪些因素?如何增强高校舆情应对能力?

林金辉:客观地说,2015-2016年,也是高等教育领域舆情高发的时间,高校校园安全事件频发、作弊门、宣传片抄袭等事件累及高校声誉。高校负面舆情呈现上扬趋势,主要原因有:一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乃至于普及化发展阶段脚步声的临近,我国高校师生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这么大的群体出现个别问题确实难以避免;二是现在的信息传播渠道众多,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一些高校出现的消息,还可能是谣言就被传播出去,造成不良影响;三是不少高校应对负面舆情的危机公关能力有待提升。

面对负面舆情,必须冷静科学应对,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增强高校社会舆情应对质量和水平。通读人民网的这份《2015—2016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可以看出,它对高校加强重点领域的舆情监测,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做出舆情处理,避免舆情危机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首先,校领导层面应增强高校社会声誉经营的意识;其次,应加强宣传部门自身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高校宣传的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再来,要重视各种媒体的综合运用,形成高校对外信息发布的全媒体,尤其应重视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的运用。在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分析网络舆情危机的内容及其形成的原因,把握校园网络舆情的动态,冷静疏导,科学应对。

人民网:排在新媒体影响力榜单前列的高校有哪些特点,如何利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提升高校影响力?

林金辉: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通过对高校双微覆盖指数、传播指数和互动指数等指标进行赋权分析,综合评估高校双微等新媒体的综合影响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十所高校的新媒体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的前十位;其中,“985”高校5所,“211”高校4所,非“985”“211”高校1所。这一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新媒体运营方面,非“985”“211”高校同样可以跻身前列。

整体来看,新媒体影响力排名靠前的高校,双微粉丝数量多,粉丝人群分布广泛;更新频率高,内容形式呈现多样化;与粉丝互动频繁,微博转发量大;多集中在教育议题,与广大师生保持较高的黏性。

利用好诸如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体来提升高校社会影响力,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并给予相关资源支持;同时,要善于发动师生参与到微博、微信的博文写作与发布、公众号运营等工作中,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接触新事物多,且熟悉学校日常情况,更适合发挥他们在新媒体运用上的才智。总之,高校利用新媒体来提升社会影响力,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加强资源整合,主动占领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媒体阵地;要促进高校宣传工作多样化、社会化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正能量。

人民网:您如何看待高校网络舆论影响力TOP10的地域分布?

林金辉:全国高校网络舆论影响力排名前十中,华北地区有4所,华东地区有2所,西北、西南、华东、华南各1所。这说明:在京高校、“985”高校的网络舆论影响力占优势;一些拥有知名校长或近年来办学有显著成效的高校,也可以获得较高的网络舆论影响力。同时,也说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及东部沿海地区网络用户群体较大、自媒体使用频次较多、媒介素养较高、有较强烈的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热情

网民对排名前十高校的移动搜索指数约占整体搜索指数容量的一半,表明网民获取高校相关讯息已由传统PC端转向移动设备。高校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应多利用移动媒介。网民对十所高校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校园动态、招生信息以及一些舆情热点事件等。建议高校应进一步重视自媒体的运营维护工作,掌握受众群体思想动态,提高受众对高校品牌价值的忠诚度。

人民网:高校校友影响力校友新闻热度榜受哪些因素影响?

林金辉:一般来说,高校校友影响力校友新闻热度榜主要由媒体关注度及新媒体关注度两个方面构成。排名前十的高校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校友新闻热度位居前三。

高校校友影响力校友新闻热度,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是这些高校培养了许多各领域的代表人士、专家、学者等,社会在关注这些杰出人士时,也自然会关注其毕业的母校;另一方面是,近年来,一大批年轻的民营企业家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他们大多接受的是国内高等教育,事业有成后,不少人会对母校进行捐赠,设立奖教学金、设立研究院所、与母校进行相关校企合作等,这些也是校友新闻热度的一个增长点。

人民网:一些知名高校在榜单排名方面比较靠后,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些学校在传播推广、以及自身建设方面还有哪些提高的空间?

林金辉:从这份榜单看,一些知名高校在榜单上确实比较靠后。这些高校提升社会影响力的空间相对较大。针对这个特点,高校应该在传播推广和自身建设方面下功夫。

一是更新对外传播观念,综合提高传播质量。从媒体影响力来看,在这份榜单的126所部属高校和地方重点高校中,各高校得分级差相距较大。排名相对靠后的高校以及一些未参与的高校,在做好宣传工作时,应精心选择传播内容,找好传播切入点,尽量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让传播内容更接地气。对于高校来说,大学故事、大学人物、学生生活、论坛活动等都是比较吸引人的题材,往往会获得更多关注,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从宣传手段上来看,一些学校的传播重点还停留在传统的纸媒上,对网络传播和新媒体传播重视不够。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兼容性,以及高效率、大范围等特点,对于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传播学校的美誉度具有极大优势,高校在媒介传播上应做足文章。

二是构建多元立体的传播矩阵,提升宣传能力。从目前的趋势看,移动终端平台,微博、微信、客户端的覆盖人群和影响力还在不断扩大。此外,两微一端也成为社会热点事件曝光和发酵的主要信源,而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日益下降。因此,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变化的今天,如何融合打造各种新媒体资源,打造更接地气、更有用的信息和服务平台是高校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议高校宣传部门要重视新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两微一端的影响力,使两微一端定位差异化;要构建从传统媒体(报刊、电视、广播)到新媒体(论坛、博客、微博、微信、手机App、微视)的多元立体化的信息传播矩阵,不断提升新闻传播能力。

人民网:我国高校在提升影响力方面,您觉得还可以重点在哪些领域挖掘潜力?

林金辉:人民网是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建设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和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我相信,《20152016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的问世,必将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大的正能量。

当前,双一流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进行的。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全面指导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双一流建设离不开一流的教育对外开放工作。

我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分会理事长和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要借人民网的平台呼吁,高校在提升社会影响力的工作中,应多考虑如何做好本校的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或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有2469家,分布在除西藏、青海、宁夏之外的内地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时期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方向和政策趋势是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增强能力。在新时期,中外合作办学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教育部学位中心开展的学科评估已经把中外合作办学纳入评估指标体系之中,这是一个强化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的明确信号。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外合作办学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在双一流建设中,在高校社会影响力提升的过程中,必将成为一个重要领域进一步受到重视、关注和挖掘!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关闭]
相关链接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电话:86-592-2521599
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制作维护;版权所有:厦门大学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 , Xiamen University